2022-03-07 15:20:09 作者:孙贝贝汇总 浏览数:0
三月春至,中国进入“两会时间”。青岛农业大学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无党派人士及广大统战成员,通过电视、网络、新媒体等途径,收听收看2022年全国两会盛况,热切关注会议进程。广大统战成员对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反响热烈,一致表示要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民盟青岛市委委员、学校基层委主委、植物医学学院副院长褚栋教授: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刻感受到了去年一年我国取得的巨大成绩,倍感自豪、备受鼓舞。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教育、生态环境等问题。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将继续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作物绿色防控的科学研究,认真传授专业知识,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献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建山东省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民建青岛市委委员、学校支部主任、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院长郑丹教授:政府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去年取得的诸多新的重大成就,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取向,绘制了未来发展的新图景,令人鼓舞和振奋。作为农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师,我们要紧紧围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主线,立志强农兴农,践行知农爱农,把立德树人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社会服务深入到乡村里。同时,要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机遇,对标国际水平,结合我国实际,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化新农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培养更多拥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合作交流能力、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致公党学校支部主委、动物医学院张西锋教授:2022年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快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做为一名从事畜禽种质资源保护、精准鉴定与创新的科技工作者,我备受鼓舞。畜禽种质资源是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将以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充分利用动物基因资源发掘、表型鉴定、基因编辑、基因组育种和动物繁殖新技术,以自主创新为指导原则,以系统深入的技术研究为重点,以山东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为基础,充分保护和利用我省丰富特色的猪品种遗传资源,形成先进综合的育种理论和繁殖技术,为实现我省乃至全国生猪种业创新及育种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九三学社学校基层委主委、化学与药学院杜春华教授:报告说成绩、话挑战,定目标、谈任务,有数据支撑,有实招。报告中“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这句话令我对国家科技发展和科研改革充满期待。作为九三学社社员,我将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上,不断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本职,奋发有为。
山东省知联会副会长、青岛市知联会副会长、学校知联会会长、青岛市人大常委、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中华教授:通过认真收看全国两会实况、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我对2022年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接下来,我一定立足本职,立足工作岗位,通过组建专家顾问团、讲师团、科技特派员团队和大学生实践小分队等方式,整合全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整合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团队的专业力量,在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实践指导、人才培养和模式开发等方面聚力聚焦,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青岛农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学校归侨侨眷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会长祝军教授:2021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以及海内外华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政府工作报告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安排,令人期待、让人充满信心。新的一年,校侨联将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发展中心工作,团结广大会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科发展竞争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扩大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九三学社社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建言献策委员会副主任、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文琪教授:聆听了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报告,感觉特别务实,报告用事实用数字全面总结了2021年的成绩,确定了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并提出九项重点工作,感到非常的振奋。我将继续潜心向学,积极推广适宜的养殖创新技术,转化先进科技成果;我将继续教书育人,带领大学生和研究生们深入基层实施海洋蓝色碳汇行动,依托学校“国家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盟”的平台和优势,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健康水产及渔业解决一线人才不足的问题;我将继续建言献策,促进“蓝色粮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高效实施,在农业农村发展、海洋产业及水产学教育等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民进城阳基层委学校支部主委、青岛市城阳区政协常委、动物医学院副教授张启迪:全国两会备受关注,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备受鼓舞。报告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推进种业振兴、乡村振兴等关键词,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的一名教师,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引导学生把就业和人生规划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三农情怀,培养优秀的农科人才,为粮食、种业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作为科研工作者,要持续创新突破,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进畜禽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盟学校基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平度市人大代表、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常桂娟:3月5日,我认真观看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取得不凡的成绩殊为不易。今年的报告有力量、有温度,直面挑战、传递信心。报告指出,我们面对风险挑战,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尤其提到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政府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政策和举措,让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将在本职岗位担当作为,立德树人,坚守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无党派人士、城阳区人大代表、园林与林学院副院长周春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真的务实简略,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报告中有这样几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2021年经济总量超过114万亿元,人均GDP已经接近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二是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方式;三是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这同时也是列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作为农业大学园林学院的一名专业教师,这将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农村的环境改善。在过去几年中,学院已经逐步形成了面向三农的景观设计这一学科特色,今后我们也将更加聚焦乡村建设,契合农民需求,在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以及村容维护、环境绿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