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
2007-11-22 14:21:00
浏览数:0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上午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专门就政党制度发表白皮书,也是继2005年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后,又一次围绕政治文明建设发表白皮书。
《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长达近1.5万字,分为前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制度与国家政权建设、多党合作制度与人民政协、多党合作制度与现代化建设、结束语、附录等部分。
白皮书描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涵: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具有丰富内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相互监督。
白皮书指出,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中共中央统战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庄聪生说:“发表这部白皮书非常必要。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政党制度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误解,需要全面系统介绍。”
他指出,白皮书第一次系统提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和巨大优越性。
庄聪生表示,几十年以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而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白皮书指出,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白皮书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和谐发展。
“中国的多党合作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庄聪生说,“中国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形式、民主实现方式,在世界上独具特色。执政党与参政党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并达成共同的行动。”
白皮书说,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方面。
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
白皮书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主要程序。
庄聪生指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与协商使中共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2004年修宪,7处修改中有3处是民主党派提出的。今年7月,胡锦涛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十七大报告广泛征求意见。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今年,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万钢和无党派人士陈竺分别担任国家科技部长和卫生部长。
目前,中国各级人大代表中非中共人士达17.7万名;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非中共党员干部达3.1万人;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24人。
1993年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还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了宪法,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