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在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5-08-31 08:51:00      浏览数:0

 

(2005年8月15日)
刘延东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的今天,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伟大的抗日战争结束。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和平与正义的胜利,是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理论研讨会,就是要通过纪念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大力弘扬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宝贵经验,继承和发扬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不断巩固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一)

    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作为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孱弱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在整个中国革命史和民族发展史上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正义战争,但结果都失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的野心,而且第一次洗刷了中国人民上百年所受的民族耻辱,有力地捍卫了民族尊严,振奋了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取得的来之不易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武力独霸、吞并中国的目标,施行了野蛮残酷的"三光"政策,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甚至违背国际公法进行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伤3500多万;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中国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可以说,抗战的胜利是一次最伟大的胜利,也是一次最悲壮的胜利。胜利果实来之不易,我们必须永远铭记,倍加珍惜。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弱胜强的一次伟大胜利。抗战爆发时,中国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上都远远不如日本。中国军民正是在这种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为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树立了光辉典范。

(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在这生死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以争取民族救亡和国家独立大局为重,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各族人民参加抗战,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法宝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形成了全国一致对外、共同抗战的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中国一直处于内战之中。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进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同时,国民党内部也是派系林立、纷争不断。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国民党统治者的不抵抗主义,于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随后又制造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关头。面对强敌入侵,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外妥协,对内继续"围剿"红军,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即发表宣言,坚决主张抗战。1935年8月,又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呼吁各党各派、各界同胞、各个军队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1937年9月22日,根据约定,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此作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同意两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抗战,从而正式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国内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共同抗日,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热潮。各民主党派坚决拥护国共合作,投身抗日洪流;社会各界踊跃募捐筹款,积极支援抗战;各少数民族同汉族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斗争;宗教界人士挺身而出,共赴国难;海外侨胞为了祖国的神圣抗战毁家纾难,贡献力量;许多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官兵也纷纷主动请缨杀敌,血洒疆场。总之,尽管国民党坚持片面的抗战路线,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了千千万万的民众,形成了浩浩荡荡的大军,使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伟大反侵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领导地位得到确立,成为全民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由于国民党是当时的执政党,掌握着国际上承认的合法政府,又拥有大量军队,在抗战初期很多人认为"国民党已经居于唯一领导抗日的地位"。但由于国民党政权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使抗战不损害其统治地位并在胜利后继续其统治,因而提出一条片面抗战路线。在这条路线指导下,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溃败。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了一条全面抗战的路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在敌后广泛发动和组织各阶层群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使大量侵华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更是成为全国抗日的主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1937年至1945年八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敌作战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矛盾放在第一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与各民主党派、各方面爱国进步人士和各阶层人士一道,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妥协、分裂、倒退,使国民党顽固派尽管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始终不敢公开投降,不敢发动大规模的反共内战,继续留在抗日阵营之内,从而维护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政策和斗争策略不断成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交织在一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又具有错综的复杂性。如何处理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既坚决维护抗战大局,不使统一战线破裂,又坚决维护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不使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政策和斗争策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实际出发,制定并形成了一整套的政策和策略思想。比如,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及一整套的作战原则;提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持自身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相对独立性;提出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提出"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斗争方法,等等。这些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党的政策和策略思想。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和实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胜利,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使中国人民看到民主的希望。抗日战争与爱国民主运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是民主运动发展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民主自由,便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国内和平,不能增强国内的团结;没有民主自由,便无从动员人民参加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国民党尽管不愿意放弃一党专政,拒绝一切有利于抗战的根本改革,但不得不承认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合法地位,不得不作出一些民主的表示,使中国民主力量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机会,并日益活跃起来。1939年11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和救国会、职教社、乡村建设派发起成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主力量得到空前扩大,并先后两次掀起民主宪政运动的高潮。特别是1944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各中间党派的高度赞同和拥护,成为当时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主张抗日的阶层和人士共同抗战,推进全国的政治民主化,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普遍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三三制"政权。这一政权以抗日和民主两大精神为施政方针,以一切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人们为社会基础,充分体现了民主合作的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衷心拥护。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党的自身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只有几万党员、领导几万军队的政党,主要集中在陕甘宁边区及其他一些小块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共产党全民抗战的路线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张,党的组织和军队也冲破了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从狭小的地域走了出来,迅猛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始终坚持推进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党的队伍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所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两年后,毛泽东同志就自豪地说:"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党,也已经是一个群众性的党。"到抗战胜利时,中国共产党更是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大大小小的根据地共有19个,面积为95.6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1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同志们、朋友们,六十年前的抗战硝烟已经散去,但是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的重大历史贡献,已经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必须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维护和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一个弱国,却能战胜强大的侵略势力,结束上百年屈辱和苦难的历史,究其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摒弃前嫌,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打不垮、摧不毁、无比坚韧的爱国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巩固各党派、各民族、各宗教、各团体、各阶层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的大团结,自觉把爱国热忱和情感转化为发挥才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贡献力量。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一百年间,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一方面是旧中国政治上黑暗腐败,另一方面是经济上积贫积弱,国力衰退。反思历史,放眼世界,要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就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坚强核心,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杰出倡导者和领导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离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能实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处于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统一战线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始终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同志们,朋友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对祖国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进一步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新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鲁IPC备13028537号 鲁公安网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中心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主楼|邮编:266109